小儿生病后很容易引起其它疾病的,这是很多家长都知道的事情。可是当小儿感冒后经常很容易引起中耳炎的,这是很多家长们都知道的事情,其实,家长们应该做好中耳炎的预防措施,这样就可以帮助宝宝远离疾病的。
有统计显示,在儿童常见病中,中耳炎的发病率仅次于感冒。约四分之三的幼儿在 3岁以前至少经历过一次耳内感染,其中近一半的孩子可能会感染三次以上。为什么孩子患感冒后容易引发中耳炎?这主要与 儿童的耳朵结构有关。儿童的耳部结构尚未发育完全,尤其是连接耳部与鼻咽部的通道——咽鼓管与成人不同。这根“导管”有着调节耳部压力等功能,在儿童期, 咽鼓管不像成人的那样长而弯曲,而是接近水平且开口宽敞,因此孩子患上呼吸道感染后,特别是咽部感染,很容易使致病菌沿咽鼓管侵入耳部,引发中耳炎。
一般来说,儿童中耳炎的症状主要有听力减退、耳部疼痛甚至剧痛,孩子会出现烦躁、哭闹、发热及其他全身症状如腹泻、呕吐等。因为孩子对耳部疾病常常描述 不清楚,因而很容易被误诊和漏诊,有时甚至要到鼓膜穿孔流脓后,家长方才意识到孩子的耳朵出了问题。因此,当孩子感冒后有反复揉搓耳朵、哭闹、烦躁等表现 时,家长一定要引起警惕,以防中耳炎袭扰孩子。
专家指出,若能及时发现并及早诊断,中耳炎并不难治,即使鼓膜已经穿孔,也可使穿孔愈合,恢复听力。但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延误了治疗,感染会扩及周围组织,长期未能治愈甚至会发展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导致孩子听力减退。
专家特别提醒家长注意,当小儿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疾病后,一定要检查一下耳朵,尤其是孩子感到耳内闷胀、听力减退、吞咽时耳内有响声或耳朵疼痛、流脓时,更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由于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宝宝,所以一到冬天,家长就不让孩子出屋,其实这对孩子的健康并没好处。儿科医生普遍主张,孩子多在户外活动,接触新鲜空气、 日光和冷水,这才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好办法。专家解释,这样可以使孩子对温度的改变、环境的冷热变化有良好的机体反应,特别是可以使皮肤黏膜能接触到冷热 空气,锻炼自身对冷热的反应。
此外,孩子的营养摄入是否充足也很重要,冬天如缺乏维生素A、D和铁、锌等,也会使机体免疫力下降而诱发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