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病综合征是一临床状态,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肾小球通透性的增加,导致大量蛋白由尿丢失。
小儿肾病综合征是一临床状态,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肾小球通透性的增加,导致大量蛋白由尿丢失。临床具有以下特点:大量蛋白尿(定性为+++或更多,定量为小儿超过o.1g/kg·d)、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儿童<30g/L、婴儿<25g/L)、高胆固醇血症(血清胆固醇儿童> 5.70mmol/L、婴儿>5.20mmol/L)及明显浮肿为共同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以上四项中以第一项为必备的条件.肾病综合征在儿科肾脏病中较为常见,发病仅次于最常见的急性肾小球肾炎和尿路感染。据全国儿科肾脏病科研协作组(1986)对我国六大行政区20个省、市、县的105所医院1982年儿科泌尿系疾病住院病人的调查,儿科泌尿系疾病占同期住院总人次的2.63%,肾病综合征占泌尿系疾病的21%,仅次于急性肾炎(53%)。并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大于1岁儿童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伴肾病综合征约占肾病综合征的90%,较成人比例数高。
感冒会诱发小儿肾病综合征
近一段时间的天气多变,气温明显忽高忽低,每年感冒的多发期也随着到来。
4岁的女孩芊芊发烧咽痛,妈妈带她到医院打点滴两天,可是病情仍没好转。随后几天,芊芊一直在发低烧,好几天都不想吃东西,双眼睑及下肢还肿了起来,尿也少了,到医院检查发现,尿中有大量的蛋白,医生说,芊芊因上呼吸道感染,诱发了肾病综合征。
肾病多由上呼吸道感染诱发
每到深秋,像芊芊这样患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小儿肾病综合征有很多。这是因为中秋后,天气忽凉忽热,儿童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比如感冒、扁桃体炎、急性咽炎等,如果不及时有效控制感染,在1-4周后就有可能诱发肾病综合征了。
引起小儿肾病综合征的原因很多,感冒时,人体内的免疫细胞会吞吃入侵体内细菌及病毒,形成一种抗体,而后死亡,达到消灭病菌的功能,以确保人体不受影响。小孩子因为体质弱,体内免疫细胞比正常的人少,免疫功能还不强,因此免疫细胞有时不但没有吞吃病菌,而是暂时把病菌包容起来,身体中的病菌抗体与病菌本身结合成一种免疫复合物,随着血液循环,到了肾脏时,会沉积到肾小球的基底膜,从而对肾脏有一种损害,使大量蛋白流失,最终导致肾病综合征。
感冒后4周内往往眼睑浮肿
肾病综合征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青年和儿童多发。微小病变性肾病综合征发病年龄多见于2~6岁的幼儿,且男孩多于女孩,极易复发和迁延,病程长。通常在感染病菌后1~4周发病,一般来说,小儿肾病综合征有前期的感染症状,其突出特点是三高一低,即高度浮肿、高度蛋白尿、高胆固醇血症和低蛋白血症。
在感冒后1至4周内,孩子下肢、头面、躯干都可有浮肿,特别是组织疏松的部位更明显,最明显也是最早出现的就是眼睑,浮肿严重者皮肤薄而透亮,有胸水、腹水,皮肤稍有损伤便会渗水。
有些病儿可在大腿及上臂内侧、腹部及胸部出现和孕妇相似的皮肤白纹或紫纹;尿量明显减少,查尿常规有3~4个加号蛋白尿,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成为引起低蛋白血症的主要原因。
坚持治疗很关键
肾病综合征病程较长,极易反复发作。要维持1年半至2年的规范治疗。据临床资料,有的患儿两三岁时发病,到10~12岁时病还没有好,上呼吸道感染是反复发作祸首。长期反复发作可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使肾病综合征变得极为难治。
患病后的护理重点,要预防感冒,患儿不宜吃多盐食物和高蛋白。应严格限制孩子的活动量。小孩衣服不宜久穿不换。不宜随便减量或停药。另外,平时应注意观察孩子的小便情况,如发现孩子的小便颜色有改变等,应及时送小便到医院化验。
如何认识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脏功能的减弱,可由于原发性心肌病变如心肌炎或心肌病,或其他心肌代谢营养障碍等,使心肌无力承担正常的负荷;也可能是继发于心脏容量或压力负荷过重,如先天性间隔缺损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产生血液分流或反流,增加心室容量负荷;或如肺动脉瓣或主动脉瓣狭窄,高血压等,使心室压力负荷过大;或两者兼而有之。
充血性心力衰竭在胎儿期即可发生,婴儿期儿童期多见。婴儿期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为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常见有室间隔缺损、完全性大血管转位、主动脉缩窄及动脉导管未闭及心内膜垫缺损。出生后即发生心力衰竭者以左室发育不良综合征、完全性在动脉转位最常见。以上病因所引起的心力衰竭多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炎、重症肺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婴儿期发生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近年川崎病发病数增多,为婴幼儿心力衰竭病因之一。4岁以后儿童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原因主要为风湿热及心肌病:①急性心肌炎或心脏炎;②遗留的慢性瓣膜病。在小儿时期以前者为主
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本病有一些潜在并发症,药物副作用,与使用洋地黄制剂、血管扩张剂、利尿剂等药物治疗有关。
(1)洋地黄制剂: 小儿洋地黄中毒最常见的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并发症,尤以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主要表现为房室传导阻滞,过早搏动,快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其次为胃肠道反应,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头晕,色视等则较少见。未成熟儿及初生2周内的新生儿,肝肾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高钙、严重弥漫性心肌损害及大量使用利尿剂后均易发生洋地黄中毒。⑤用药后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洋地黄制剂达到疗效的主要指标是:心率减慢、肝缩小、气促改善,安静、胃纳好转、尿量增加。长期使用洋地黄制剂者,要监测血清地高辛浓度,采血标本时间应在服药后6小时左右,开始用维持量的24小时为准。小儿血清地高辛有效血浓度为1~3ng/ml。
(2)血管扩张剂: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主要是血压下降,其次是心悸、头痛、恶心。在用药前应测量血压、心率、用药过程中应监测复查,酌情调节滴速,发现不良反应,应及时通知医师做好处理。应用硝普钠治疗时要严格掌握剂量,使用监护仪专人监测血压改变。同时输液瓶、管要用黑布包裹避光。
(3)利尿剂:使用碱性利尿剂易引起低血钾,要警惕在与洋地黄制剂并用时易出现洋地黄中毒反应。长期应用利尿剂时应注意有无精神萎靡、乏力、腹胀、心音低钝、心律失常等低血钾的临床表现,必要时可查心电图和血钾,以便确诊,用药期间应补充含钾丰富的食物,如香蕉,桔类,绿叶蔬菜等。
(4)防止继发感染 由于体循环及肺循环瘀血,患儿机体抵抗力低下,应视病情而定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协助做好生活护理和身体的清洁卫生,长期卧床及有水肿者,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预防褥疮。感染与非感染患儿分室居住,避免呼吸道感染。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肠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