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机体自身抗病能力是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好的办法,只要抵抗力提高了,疾病就无法靠近。
增强机体自身抗病能力是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好的办法。如坚持有规律的合适的身体锻炼、坚持冷水浴,提高机体预防疾病能力及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做好防寒工作,避免发病诱因。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劳,特别是晚上工作过度。注意呼吸道病人的隔离,防止交叉感染等。病毒或部分细菌引起的鼻、鼻咽部、咽、咽喉部急性炎症。简称急性上感。
病因和发病机理
上感多由病毒引起,如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细菌性上感多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以溶血性链球菌最多见,其次为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如受凉、淋雨、过度劳累等),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迅速繁殖,引起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单核细胞浸润、浆液性或粘液性炎症渗出。病毒感染可使纤毛细胞坏死、脱落,上皮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易继发细菌感染。
临床表现
普通感冒起病急骤,早期咽干、喷嚏,继之畏寒、流涕、鼻塞、发热、咳嗽,咯少量粘液痰,伴全身酸疼、头疼、胃纳差、恶心、腹胀等。体检咽部粘膜充血。流行性感冒的特点是起病急骤、迅速蔓延,开始就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如畏寒、发热、头痛、腰背四肢酸痛、乏力、喷嚏、流涕、咽干、咳嗽,开始时呼吸道症状不明显,高热持续2~3天后渐退,呼吸道症状才明显,部分患者可有食欲不振、恶心、便秘。
诊断
依据临床表现、流行情况,特别是鼻咽部症状和体征,常可对急性上感作出诊断。但须注意,许多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脊髓灰质炎、伤寒、病毒性肝炎的早期均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需要注意鉴别。
治疗
呼吸道病毒感染尚缺乏特效治疗药物,可酌情使用吗啉胍、阿糖胞苷、病毒唑、金刚胺;也可使用一些清热解毒中药制剂,如感冒冲剂、板蓝根冲剂、抗病毒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银翘解毒丸(片)等。此外还需采用一些对症处理措施,如有发热、头痛、全身疼时可用解热止痛药;喷嚏、流涕、鼻塞时可用扑尔敏、感冒通等;咳嗽时可用止咳药;咽疼时可用杜灭芬喉片、溶菌酶含片等。如继发细菌感染时可选用敏感抗生素。
预防常识
感冒是最常见的流行病。不能将病毒致病能力强、流行范围广的流行性感冒和仅有上呼吸道症状(喷嚏、咳嗽、流眼泪、流鼻涕)的一般感冒混为一谈。两种性质不同的感冒应分别对待,对一般感冒,只需要充分休息,服用对症药物,主要是抗过敏,三至五天也就过去了。重症流行性感冒,来势凶猛,高烧,全身症状严重,尤其是老人和小孩要当大病来看待,迅速住院。值得重视的是由感冒引起的一系列疾病,例如,风湿病、心肌炎、肾炎、肺炎等常常感冒是先导,继发疾病比感冒更严重。如果“感冒”经常发作应该格外注意,可能不是感冒,而是其他疾病的早期症状,外科手术后病人,“感冒”是一个很危险的现象,常常是手术后并发症的一种表现,值得警惕。市面上流行的声称有预防感冒作用的保健品和补品,大都无实际效果。
小儿癫痫是儿童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俗称“羊儿风”,它由阵发的暂时性脑功能紊乱所致。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肌肉抽搐和意识障碍。主要因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全,大脑皮层受到高热或剧烈的精神刺激,产生过度兴奋所致。以高热诱发者最为多见。惊厥时绝大多数小儿不省人事、两眼紧闭或半开,眼球上翻、牙关紧闭、口角抽动、头向后仰,四肢反复屈伸,同时因胸、腹肌强直,呼吸停顿,故全身缺氧,口唇青紫,身体强直,持续十几秒钟到1-2分钟,但也有极少数小儿症状较轻,意识尚清楚。
引起癫痫的因素有很多:脑病疾病患者。
① 先天性或发育性疾病:脑发育畸形(小头畸形、脑穿通畸形、小脑回畸形)、脑积水、神经皮肤综合征(结节性硬化、脑三叉神经血管瘤)脑性瘫痪等;
② 颅脑损伤:产伤(颅内出血硬脑膜撕裂伤、脑挫裂伤)、急性颅脑损伤(闭合性、开放性)、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或积液,外伤后瘢痕形成等;
③ 感染:细菌性脑膜炎、脑脓肿、病毒性脑膜炎或脑炎、结核性脑膜炎或结核瘤霉菌性脑膜炎、破伤风、脑寄生虫或原虫病等;
④ 脑瘤:脑胶质瘤、脑膜瘤、脑白 质病等;
⑤ 脑血管病: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颅内出血、脑血管栓塞、动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肿及高血压脑病等;
⑥ 脑变性病:脑黄斑变性、多发性硬化、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⑦ 中毒性脑病:任何原因引起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中毒。药物中毒,如酚噻嗪类、皮质类固醇抗组织胺药、柳酸制剂、停药综合征(即突然停用抗惊厥药);食物中毒、一氧化碳(CD)中毒、有机磷中毒、重金属中毒(汞、铅、砷)等。缺氧。休克、窒息、严重贫血、急性大出血、心肺疾患等。内分泌及代谢障碍。蛋白质、糖、脂肪代谢异常;水、盐代谢障碍(水中毒、碱中毒、尿崩症、高渗性脱水);低血钙、低血镁;维生素乏症(维生素B6依赖症、维生素B12、叶酸缺乏等)肝性脑病;肾功能不全;核黄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