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天宝宝很容易患感冒发烧,甚至出现肺炎,食欲家长们需要注意了,新生儿的细菌感染也是很常见的,需要高度警惕。
出生前胎儿待在无菌的子宫里, 一出生即刻暴露在充满各种细菌、病毒的环境中。由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还不成熟,体内也缺乏免疫球蛋白, 不能对抗病原体的侵袭,所以新生儿非常容易患上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是新生儿期最为常见的一类疾病,也是危害新生儿健康及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 一。新生儿感染包括有: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衣原体感染、支原体感染等。其中,细菌、病毒和衣原体三种为新生儿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体。
常见细菌性、病毒性感染
1.新生儿肺炎
新生儿肺炎即新生儿肺部感染,是新生儿期常见病之一,其中感染性肺炎可发生在宫内、分娩过程中或出生后,由细菌、病毒或原虫引起。
2.新生儿脐炎
新生儿脐炎是指出生后因护理不当而导致的肚脐发炎。
3.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致病细菌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新生儿全身性感染。
4.新生儿鹅口疮
新生儿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上出现乳白色的小点或融合成片,颇似奶块,覆盖在口腔黏膜上,不易擦去。
5.脓疱病
脓疱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皮肤病,由葡萄球菌或链球菌引起。大多数宝宝身上都带有这类细菌,一旦皮肤破损,细菌就会侵入而发病。
如何预防新生儿细菌性感染疾病
新生儿感染的细菌和病毒主要来自两方面:
● 准妈妈携带的细菌和病毒可经血液传输通过胎盘屏障使胎儿感染,也可在生产时经产道传输给新生儿。
● 新生儿还会从护理和探望的人群处传染上各种致病菌。
那么,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该如何预防?
新生儿从无菌的子宫内出生,然后从妈妈、亲属、医护人员处感染上各种细菌、病毒,所以最主要的预防措施就是消毒灭菌。
该怎么做
预防这类疾病应该注意:
● 怀孕时避免去人多的公开场合,特别是在流行病传播期间更应避免。
● 妈妈要注意个人卫生,患有细菌感染要积极治疗。
● 接触新生儿前必须洗手。
● 如果妈妈生病了可戴着口罩哺乳。
● 护理好宝宝的肚脐。
● 宝宝的奶瓶、围嘴等用品需每天消毒。
● 保持宝宝房间的环境卫生,每天开窗通风。
● 减少探望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