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感冒
快速搜索

功能性低热

2015年10月22日

功能性低热

长期低热是消耗性慢性病症,如果忽视或讳疾忌医,最后会酿出大病。

长期使用抗生素及退热西药,可导致菌群失调、肠胃功能紊乱、厌食等副反应。

避免误诊久患低热,心情沉闷,误作重病对待,反使神经调节难以恢复。

(2)刮痧:取边缘光滑的器具,蘸食油,刮背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反复刮动至皮肤红赤。

大椎穴;低头,后颈最突出的脊柱骨下。足三里穴: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外一横指处。

4.外治自疗法(1)按摩:取大椎穴、足三里穴按摩,每穴5分钟,每日2次。

(4)蛤士蟆油加糖蒸食。

(3)淮山药30克、糯米50克、杞子10克,烧粥食用。

(2)西洋参5克、银耳10克,同煮至稠食用,每周2次。

3.饮食自疗法(1)乌龟、鳖甲各1只,洗净小火炖服,每周1次。

(3)西洋参5克、生甘草6克、石斛12克、西瓜翠皮30克、川连3克、知母10克、麦冬10克、荷梗10克、粳米15克、竹叶6克。每日1剂,分2次煎服。用于夏季低热者。

(2)黄芪12克、焦白术10克、陈皮6克、炙升麻5克、柴胡3克、党参10克、当归10克。每日1帖,分2次,煎服。用于体乏无力,稍劳即喘的气虚型患者。

2.验方自疗法(1)太子参30克、地骨皮30克、红枣15克,每日1剂,分2次煎服。

(3)清身饮冲剂,每次1包,每日3次。开水冲服。

(2)大补阴丸,每次9克,每日2次。用于口干不欲饮、手心烫者。

自治疗法1.成药自疗法(1)藿香正气片,每次4片,每日3次。用于头沉肢乏、胃口不佳、舌苔厚而腻者。

生活要有规律,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6)减少房事。

(5)忌烟酒。

(4)为保护脾胃功能,辛辣、煎炸、油腻、生冷(包括水果)食品不宜一次多量食用。平时可多食些健脾补气和养阴的食品。健脾补气的食品有:鸡、牛肉、塘鲤鱼、黄鳝、鲫鱼、淮山、蜂蜜、扁豆、红枣等。滋阴的食品有:甲鱼、银耳、榛子、杞子、牡蛎、生梨、桑树果等。

(3)凡夏季气温升高即出现低热者,应该在入夏前提早服药调理。

(2)参加体育锻炼和气功练习,持之以恒,从根本上改善体质。

功能性低热自疗注意事项(1)自疗主要取中医药调理机体功能。

中医认为功能性低热是脾气虚弱和肾阴不足造成。自疗采用补气、养阴二法。

功能性低热是指经检查和长期观察找不出原因的低热,一般口腔温度在37.3-38℃之间。晨起或上午正常,午后或傍晚升高(不因体力活动而升高)。有些人在情绪波动后出现低热。有些人只在夏季出现低热,而冬季低热可自行消退。一般说患者体质较差,伴见胃口差、乏力、心悸心速、腰酸失眠、口舌干燥、手足心热等症。

功能性低热本症状常因内伤脏腑,使气血阴阳失调所致,亦有因外感六淫或疠气之后,邪气入里伤正,正虚邪恋而致者。常见于杂病发热,或见于伤寒、温病、疫疠等外感发热病及妇、儿、外科杂病发热的后期。西医各类慢性炎症性疾病,某些植物神经性疾病,常见低热;各种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的后期或恢复期亦常出现低热。

功能性低热----低热是指病人发热轻,用手扪患者的皮肤,仅有轻微发热的感觉(体温升高常在38℃以下),中医学称之为“微热”。而中医所论之微热,还包括体温并未高于正常而患者主观感觉有轻度发热的现象。若患有自觉发热,则称为“恶热”;若患者发热而兼心烦或烦躁,则谓之“烦热”;若患者自觉发热自骨髓透发而出,但扪之肌肤不热,则叫作“骨蒸”;若发热如潮水一样定时而至,每天到一定时间(一般多在下午以后)体温就逐渐升高,维持一段时间,便又逐渐下降至接近或恢复到正常范围,每日如此,反复不已的,称为“潮热”。恶热、烦热、潮热等发热类型除常见于低热患者之外,亦可见于发高热之病人。

延伸阅读:

低热是多少度
不规则热病人发热无一定规律。可见于流行性感冒、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风湿热、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低热是多少度?间歇热病人体温在一天之间可由39℃下降至37℃,然后又骤然上升,呈交替出现、反复发作。可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低热是多少度?弛张热病人体温高于39℃,且一天内波动幅度达2℃以上。可见于结核病、败血症、风湿热、局灶性化脓性感染、

什么是低热
低热的产生与人体的抗病能力有很大关系。体质虚弱,身体患病,是产生低热的基础,而疾病的发生又是体质虚弱、身体抗病能力减退的结果。因此,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注意饮食营养,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抗病能力,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健康水平,减少低热的发生。 低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由于弓热所以检查低热原因是一件很细致的工作。特别是对功能性低热,必须经过较长期的观察,在排除器质性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