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都说“一场秋雨一场凉”,这没下雨也能感觉到秋凉越来越凉了,渐渐已经进入深秋。深秋天气由“凉”变冷,养生进补是不能跟初秋相提并论的。
初秋燥热适宜“凉补”,而深秋则反之,气候变冷虽然“燥”更甚,但是需“温补”了。那么深秋该如何进补才养生呢?
深秋养生宜“温补” 暖内祛燥多喝鸡汤
秋燥不仅使人感觉不舒服,而且还会诱发许多感染性疾病,如感冒、鼻炎等。因此,秋天必须养阴防燥,这时应注意保持室内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宜多选甘凉润养之品。
常选用西洋参、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等,其中西洋参性味苦、微甘、凉,入心、肺、肾经,有补气养阴、清虚火、生津液的作用,适用于气阴不足、津少口渴、肺虚咳嗽、虚热烦躁等证。但西洋参也不适合人人都泡水或食用,中医认为,西洋参属于凉药,宜补气养阴。
反之,若咳嗽有痰、口水多或有水肿等状态时,就应避免服用西洋参,否则就会加重病情,进补也强调“非虚勿补,身体无明显不适的,不宜经常服用西洋参含片。
深秋之时,可以适当温补,如老母鸡汤配上点黄芪,不仅可以补虚益气,还能提高抵抗力预防感冒等不适,当然老母鸡汤性温,对于血压过高,痛风等不适的病人建议喝纯粹一点的鸡汤,不宜在鸡汤里添加过多的虫草等大补之品。
专家提醒,随着天气逐渐转凉,起居上最好做到早睡早起,顺应时节的阴消阳长规律,以利养阴润肺,达到润养肺燥的目的。同时早起能够呼吸新鲜空气,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可以助肺御燥,度过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