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天气网20131207
“大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将更冷。本市众多医学专家指出,脚离心脏远,血液循环差且皮下脂肪少,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毛细血管收缩而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生活中,每天应坚持步行半个小时,尤其是运动较少的办公族每天步行半小时,利于双脚的血液循环,降低感冒的发生几率。“大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温度大大降低,从“大雪”开始,出现呼吸道疾病的几率非常高。因此,人们从此时开始更要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寒冷的冬季,人们都知道及时驱寒保暖,但往往会忽视一些细节,这可能会成为疾病发生的诱因。俗话说“寒从脚下起”,上海仁爱医院申振河医生指出,脚部的保暖尤应加强,如穿长袜、厚靴,睡前热水洗脚。在温暖双脚的同时,也可促进人体内部的气血流动。
大雪节气,因为寒冷,人们都喜欢穿上厚重的毛衣、羽绒服、保暖裤等,而在全身武装的同时,许多人往往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部位,那就是脖子。瑞金医院心内科专家吕安康指出,冷风很容易通过颈部将寒气带给身体,从而引起嗓子疼、发炎等。此外,颈部是气管所在的部位,冬季出现咽部发痒、咳嗽有少量清痰,服止咳药作用不明显,这就可能与颈部、前胸受寒有关。尤其对颈椎不好的人来说,冬季穿高领衣服,出门戴围巾很重要。除了围巾,冬季尽量戴一顶帽子,大约可减少头部60%的散热量;用长围巾系在胸口护胸,还可减少寒冷对心脏、脾胃的冲击。除了脖子,肩膀、前胸后背以及脚都要注意保暖。中医认为,人体的头、胸和脚这三个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袭。
俗话说“大雪补得好,一年不受寒”。有专家表示,“大雪”除了要预防高发疾病外,还要注意调补、驱寒等。从中医养生学角度看,“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大雪”过后可多吃些羊肉、山药、桂圆、生姜等温热食物,也可多吃点诸如黑米、黑大豆、黑芝麻、黑枣、黑木耳、海带、紫菜等“黑色食物”或苦味食物。(责任编辑:陈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