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21
一、薄荷粥
[原料] 干薄荷15克(鲜品30克),粳米50100克,冰糖适量。
[制作] 先将薄荷煎汤(不宜久煎,一般煮23分钟),去渣取汁。粳米洗净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冰糖适量及薄荷汤,再煮12沸即可。
[用法] 稍凉后服,每日12次。
[疗效] 疏散风热,清利咽喉。适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并可作为夏季防暑解热饮料。
[注意事项]本品不宜多服、久食。秋冬季节不宜食。
二、葱白粥
[原料] 葱白25克,淡豆豉25克,籼米100克,盐5克,麻油15克。
[制作] 葱白切成颗粒状,豆豉切成末,籼米洗净沥干。麻油入锅烧热,葱白、豆豉稍炒,然后加水、盐、籼米煮沸,温火煮米烂即成。
[用法] 每日2次,空腹服食。
[疗效] 散寒通阳,健胃祛毒。适用于伤风感冒、寒热无汗、头痛鼻塞、咽喉肿痛、便结尿少、腹痛腹泻等。
三、竹叶菜粥
[原料] 竹叶菜100克,赤小豆50克,糯米50克。
[制作] 竹叶莱切成段。赤小豆、糯米胀发,加水烧开,等米粒煮熟放入竹叶莱即成。
[用法] 每日2次,空腹服食。
[疗效] 清热消肿,解毒凉血。适用于伤风感冒、热病烦渴、水肿、结石便淋等症。
四、石膏豆豉粥
[原料] 生石膏60克,葛根25克,淡豆豉1.5克,荆芥5克,麻黄1.5克,生姜3片,葱白3根,粳米100克。
[制作] 将上七味药洗净,加清水煎煮取汁去渣,澄清沉淀,将淘洗净的米加清水煮沸后,加入药汁、葱白煮成稀粥。
[用法] 趁热食,吃后汗出热退则停服。
[疗效] 解表发汗,宣肺清热。适用于感冒引起的高热不退,肺热喘急,头痛,烦躁,失眠,无汗,口渴,咽干等症。
[注意事项]凡病人出汗,恶风寒者忌食。
五、生姜粥
[原料] 生姜25克,籼米100克,饴糖150克。
[制作] 将生姜切末煮汁,入米煮粥,待粥熟时,加饴糖搅匀。煮沸即成。
[用法] 空腹服食,取微汗。
[疗效] 消痰止咳,散寒止吐。适用于伤风感冒、鼻塞咳嗽、胃寒腹痛等。
六、防风粥
[原料] 防风1015克,葱白2茎,粳米50100克。
[制作] 取防风、葱白煎取药汁,去渣取汁。粳米洗净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药汁,煮成稀粥。
[用法] 每日2次,趁热服食,连服23日。
[疗效] 祛风解表,散寒止痛。适应于感冒风寒、发热畏冷、恶风、自汗、头痛、身痛、风寒痹痛、关节酸楚、肠鸣腹泻。对老幼体弱病人较适宜。
七、葱醋粥
〖 来 源 〗: 《济生秘览》
〖 原 料 〗: 葱白1520根,大米3050克,香米醋510毫升。
〖 制 作 〗: 取连根葱白1520根,洗净后,切成小段。把米淘洗后,放入锅内,加水煮沸。然后加入葱段,煮成稀粥。粥将熟时,加入香醋510毫升,稍搅即可。
〖 用 法 〗: 以上为1次量,每日12次,连用2天。
〖 疗 效 〗: 发汗解毒。适用于小儿风寒感冒等。
八、神仙粥
【功效及小贴士】
比粥要趁热服,食后宜盖被稍卧,以微微出汗为佳。是儿童感冒时食用的方法。
【制作原料】
大米50~100克,生姜3克,葱白5~7段,米醋l0~15毫升
【制作方法】
入砂锅同煮1~2沸后,再放入连须葱白,待粥将熟时,放入米醋,稍煮即可。
九、紫苏粥
紫苏叶辛温,有散寒解表、行气宽中的功效。紫苏叶能扩张毛细血管,刺激汗液分泌而发汗,其浸液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紫苏叶与粳米同煮,有和胃散寒作用。用于体弱婴儿,对偶感风寒易患感冒者有效。
原料:
紫苏叶6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
制作:
1、粳米用清水淘洗干净。沙锅内加入适量水,放入紫苏叶,煮沸一分钟,去渣取汁备用。
2、锅内加水,烧开,加入粳米煮粥,待粥熟时,再加入紫苏叶汁和红糖,搅匀即成。(责任编辑:李桂妹)
更多小儿感冒问题,请点击→
(本文内容/图片转自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