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8
随着全国各地的降温、天气的转冷,“穿衣公式”重出网络江湖,又在微信圈子里流传了起来。“穿衣公式”中量化了羽绒服、棉衣、羊毛衫等衣服的温度,指导大家通过气温和衣物温度的简单相加来选择该穿什么样的衣服。乍看起来,确实是挺神奇的事,但这“穿衣公式”是否科学?
“穿衣公式”不科学 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网络上盛传的“穿衣公式”是这么说的:比较厚的羽绒服相当于9℃,薄款羽绒服相当于6℃,稍厚的弹力絮棉衣是5℃,厚羊毛衫是4℃,棉背心4℃,抓绒衣服、薄外套是3℃,厚的棉毛衫2℃,薄的棉毛衫是1℃等。若温度为22℃,那么穿一件短袖T恤加一件薄外套就可以:22+1+3=26,控制在26℃就可以了。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每天只要知道天气的温度,再看看自己所拥有的相关温度的衣物,搭配相加一下,每天的穿衣问题就此解决!很多网友大呼神奇,赶紧转回家,也有不少网友提出了质疑。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就公式里所举的这个例子来看,穿衣公式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在一定情况下适用,但这个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假如温度极低,像北方一些地方,如果温度是22℃,这个该怎么计算?该要穿好几件羽绒服了吧?那冬天真得全副武装成小企鹅才能出门了。
从另一方面来看,什么衣服相当于多少度这个本身没有一个衡量标准,衣服的厚薄以及保暖程度还得看衣服的面料。而且,比较厚、稍厚、薄的标准又是怎么说的呢?有的人觉得这件衣服挺厚,有的人却觉得不厚。这种主观性太强的东西,没法这样简单评判。
再者,单纯依靠天气温度和衣服来判定如何穿衣,在地域上可能还存在另一个问题。有些地方天气温度可能是一样的,但因环境不同,比如农村和城市,或者天气不同,比如雨天和大风天,衣服穿在身上的保暖感觉也会不同。同一个温度还不代表穿衣的方式是一样的。
“穿衣公式”看起来是挺神奇的,大家看看瞧瞧就好了,这种无法普遍适用不太科学的东西,不能盲目去跟从。公式里头的温度及穿衣方法值得参考的可以借用,但每个地方的环境和温度变化不同,应根据自己当时所处环境的具体情况来穿衣,比如北方和南方,就是千差万别的。
冬季温度低,人们稍不小心就有可能感冒着凉生病,这里提醒大家注意,穿衣要保暖防风,但不可盲目。穿衣要保暖也要适当,穿得太多也未必是件好事。(责任编辑:石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