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25
什么是免疫力?这个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不少看到,应该经常在广告中看到——提高免疫力。专家介绍,免疫力是指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入侵的病毒、细菌等异物、维护体内环境稳定的能力,同时还能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基因突变、被病毒感染的自身细胞。
免疫力≠抵抗力 避免免疫力认知误区
简而言之,免疫力就是人体识别和清除“异己”的生理反应。免疫力是不能随便提高的,因为免疫反应太强烈会给自身造成破坏。免疫系统是长期进化的产物,遗憾的是这种进化非常不完全,常常出错。
专家指出,人的身体就好比一个战场,体内每天都发生着看不见的“战争”,但绝大多数时候你浑然不知,这是因为“人体军队”处于绝对优势。但当你出现体温升高、全身酸痛,鼻涕眼泪一大把,痛苦不堪时,就表明体内的“军队”出现了一些问题,疾病就会乘虚而入,让你大伤元气。
这支隐藏在人体内的“军队”就是免疫系统,它包括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器官。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会一致对外,奋勇杀敌,获取战争经验,昼夜不停地保护着我们的体内的“和平”。但有些时候,自身免疫系统也会出现内部问题:“侦查员”有时会玩忽职守等,让人败下阵来。
通常情况下,每个人的免疫系统都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只有当孩子反复出现感冒、肺炎或腹泻,成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皮疹、发烧长期不退、关节肿痛等症状时,才需去医院检查。
一些人对免疫力的认识存在误区:
1、免疫力就是抵抗力。抵抗力包括免疫力、排异能力、修复能力(愈合和再生能力)等众多能力,免疫力只是其中的一种。
2、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平时生活需要特别保护。孩子在家长的过度保护下,机体的免疫系统变得弱不禁风、不堪一击,对成长十分不利。所以,身体里的这支军队要拒绝养尊处优,只有不断刺激才能提高战斗力。
3、免疫力越强越好。免疫力就像血压、血糖,低了不是好事,容易引起细菌和病毒的感染,但太高也是病,对人体有害。免疫反应太强烈,破坏力太大,也容易患上类似红斑狼疮、类风湿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好的免疫力是处在一个均衡的状态,要有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4、老人及亚健康人群需要服药或保健品来增强免疫力。如果不是十分必要,应坚决反对滥用药物的行为,因为药物对免疫系统的干扰最大。特别是要反对随意服用激素类药物和滥用免疫球蛋白的做法。对于一些声称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保健品,因为没有衡量标准,也没有循证医学的支持,也没有必要服用。
关于免疫力,日常应注意以下几点认识:
1、均衡补充各种营养。对老年人而言,吃一些增加抵抗力的保健品不如均衡补充各种营养,因为营养是免疫力的基础。每天一个鸡蛋,饮用250毫升牛奶,可以保证优质蛋白质,包括动物性食品和豆制品的摄入。多吃新鲜的绿叶蔬菜和水果,它们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2、中青年人的免疫系统虽然很强大,却容易受不良情绪、压力的干扰。一旦发现自己的身体有些不适,应从最基本的睡眠、饮食做起。良好的睡眠可使体内白血球增多,肝脏解毒功能增强,从而将侵入的细菌和病毒消灭。
3、孩子不必过于干净。免疫系统“记性不错”,且有免疫记忆,如果下次遇上相同的病菌,可以很快将其消灭。孩子周围环境太干净,会减少感染产生抗体的机会,抵抗力反而减弱。
4、保持乐观的情绪有助于提高免疫力。而压力则对免疫系统产生抑制作用,使人体受到感冒或其它疾病的侵袭。(责任编辑:石衣)
更多小儿感冒问题,请点击→
(本文内容/图片转自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