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感冒的经历,可见,感冒是很普通的疾病。但是,即便是像感冒这样的常见疾病,很多家长还是会表现得手足无措,要么过度用药,要么硬撑着不用药,或随便找些药给孩子吃。其实,这样做都是不对的。
下面说说家长在给孩子治疗感冒时常犯的错误。
错误一 “狂轰乱炸”治感冒
生活实例
敏敏今年3岁,这两天感冒发热。敏敏的父母都很着急,于是将家中的抗病毒药、抗细菌药、解热镇痛药、止咳药全部拿出来准备给孩子吃,以为“药力集中”更保险,可以药到病除,缩短病程。正巧,身为儿科医生的敏敏奶奶来到家中,得知这个情况后,赶忙制止了他们,并告知这样做的危害,这让敏敏的父母十分后怕。
专家解析:大多数药物进入体内后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都与肝脏和肾脏功能关系密切。由于小儿体内各组织器官尚未完全发育,生理功能尚未成熟,解毒功能也较差,并且药物之间还会有相互抵消或协同作用。用药时,尤其要考虑小儿的生理特点以及药物之间的作用,家长切不可将多种药物一起给孩子服用,以免加大药物副作用,伤害小儿的肝肾功能。
治疗感冒原则:能用一种药尽量不再加另一种药,尤其是新生儿,以防发生不良反应或中毒。
错误二 过分夸大西药副作用
生活实例
吴婆婆的小外孙2岁,长得虎头虎脑,人人喜欢。两天前,小外孙不慎受凉,流鼻涕、咳嗽。吴婆婆心想,西药副作用大,中药副作用小,便主张给小外孙服中药。两天过去了,小外孙症状未见减轻,还出现了高热。吴婆婆女儿见状,决定带孩子看西医。可吴婆婆不肯,说中药安全,仍坚持给小外孙服用中药。
专家解析:中药因其副作用小,深受家长喜爱,所以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用中药。的确,在感冒最初或者症状较轻时,可以选择中药治疗,如小儿感冒冲剂、扳蓝根冲剂、金银花露等。但是当小儿有高热等严重症状时,若仍坚持不去医院,不吃西药,很可能会延误病情,增加患儿的痛苦。西药固然有一定的副作用,但只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西药,一般是不会出现不良反应的。要知道,中药也不是绝对安全的。
错误三 频繁要求医生换抗生素
生活实例
小潘的女儿身体柔弱,经常感冒,特别是出现高热时,小潘便坚决要求医生给孩子静脉滴注抗生素。小潘认为,静脉用药比口服起效快,抗生素可以加速疾病好转。可遗憾的是,有时即使给孩子用了抗生素,女儿体温仍会反复,这让小潘很无奈。她认为是医生用的抗生素无效,总是缠着医生要求换药。
专家解析:当上呼吸道感染引起高热时,一些家长往往着急地要求医生给孩子静脉滴注抗生素,希望能快速降温。如果输液后第二天孩子体温仍反复,便认为是抗生素无效。其实,上呼吸道感染往往是病毒感染引起的,静脉滴注抗生素非但不对症,还容易诱发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一般来说,疾病都有自然病程,上呼吸道感染为5~7天,发热要持续2~3天。而且发热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必然联系,因此,家长不必过分紧张。
1 2 一页